弥漫的乡愁(1 / 1)
农业现代化,谁说这不是件好事呢,今后再也不用肩挑背扛、纯粹是吃苦受累的干农活了,有精力、有体力可以多干其它的事情,这对于解放劳动力,提高生产创收,的却是好事情。当然,对于一个地方,一旦作出几乎是改变地形地貌的大动作,要重新认识改变了的环境,尤其是原本熟悉的地方,即使是因为优化田地所需而变得面目全非,也未免是有点五味杂陈颇感交集的。祖祖辈辈生活惯了的土地,闭着眼都能说出每一块田地的所在、形状。脚下无数次丈量的田地,哪一块肥沃,哪几处需要格外的要堵漏、夯实田埂,所有的这些都装在脑子里的不用过多思量,在种植季节到来时,抓起铁锹、锄头等农具,挥开膀子开干是了。种地人,讲的就是勤劳务实、起早贪黑,如此就会过得踏实安心。让那些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,说是农田要承包掉,以后就交给种粮大户去种植。那你让他们又去干什么呢,是换一种身份脱离农田的打工吗。连自家的田地都不能像往常一样的去种植了,这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还要重cao就业的搬砖去不成?真是勉为其难啊,农民们不拍辛苦,怕的是丢失了田地。一双手要有的放处,不是背井离乡就能够劳有所获的。对于种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汉来说,生活了一辈子土地的地方,就是安生最好的地方。一年到头,不指望老天爷多么的风调雨顺,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旱涝,通过辛勤劳动,保收总是不成问题的。这样的日子,过了一年又一年,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,对这个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土地,早已沉积了休戚与共的深情。即使有寒酸、辛苦,真要让自个离开这里,在心底真的不能和这里作毫无瓜葛的切割。我的曾今是在这里度过,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岁月是在这里消融,我去了另外一处的谋生、居所,可自认自己的根是深深的扎在这里。每每想起往事,思念再也见不到的长辈、故人,也唯有到这里才可以触景的沉浸、思绪共鸣的缠绵。可是现在,为了改变不利于机械化大面积种植的不规则小田块,隔田成方的推进实施,阡陌交错、荷塘优美的村落田地,是彻底的改变它独有的轮廓和形态。印象中出入太多的故乡,也并不因它的改变淡却我的乡情。只是若不是几栋破败的老房子还在,偶尔还能见到几个熟识的村民,还真疑惑走错了地方。我的故乡哪里去了,是支离破碎的那点点尚还熟悉的场景吗?熟悉的风啊,吹乱了我的发丝,久久不能回过神来的我,闭上眼睛,本已是大方块的田地,那印象中的景象还是无比清晰的浮现在了眼前,哪一块是邻家叔伯的,哪一块是我随我的父母耕耘过的,它们还在原来的位置,是的,这些田地无论被机械化怎么的推挖整改,流过汗水,留下太多足迹的一方土地,它还在那里,没有人或什么机械,可以将它们抹去、消失,只是稍加修饰了它的外形、外貌,依然如故的就在那里,盛装着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与岁月交汇的演绎着兴衰炎凉,唯亘古不变的是它与天地同在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