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明珠在匣 第137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他们是不是为难你了?”

听到此处,二皇子终于忍不住,两行眼泪留了下来,“朝中没有人听我的,他们都说皇兄生死未卜,如今只有我一个人母妃,我觉得自己好没用,我我知道他们都是坏人,可我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,他们要出兵讨伐北境,我知道那沈将军是好人,是忠臣,可我却什么也做不了

母妃,我该怎么办啊?”

淑妃却是莞尔一笑,低声在他耳边说道:“好孩子,你能明辨是非,能辨忠奸,母妃很是欣慰。

你要记住,你虽不是一国储君,可身上也流着皇室的血,是天子血脉,你父皇如今为人所害,太子不在京中,你该撑起来主持大局。咱们吃着百姓供奉的米粮,便要时刻想着天下事,对得起这江山,也不负天下人对皇室的期许。”

第121章 送别

◎剧情章,朝堂+配角的交代衔接,节奏很快,慎买◎

西境战事吃紧, 西蕃大军趁大黎朝纲不稳之时,联合北寒叛族率铁骑横渡太河。先前派往西境的援兵根本无法抵挡攻势, 曾老将军曾冼只得以青岩峰为护, 率兵退往交城。

朝中分为两派,一派认为沈家定是因为之前圣上派兵围剿一时耿耿于怀,应当派人先去睢县与沈家和谈, 主张先退外敌,再派兵增援西境,另一派主张先率兵北上,平定内乱。

“笑话, 我大黎既能灭了北凉,西蕃区区蛮夷,为何不能灭!”

“还看不明白吗, 那沈家现在是反贼, 如今就连在京的那批北境之师都调不动, 何况出兵平叛?依臣只见, 眼下还是先平内乱,再出兵西境不迟。”

朝臣为此争论不休,许久之后, 坐在上首一直沉默的康王才说道:“诸爱卿既主张先平内乱,不如先派人与西蕃谈判,以交城为界,将曲陵山以东十四县让与西蕃,以此休战, 西蕃桑格公主如今身为我大黎二皇子妃, 此事若由桑格公主出面, 必能促成。”

大理寺卿闻言, 跪地叩首,“殿下万万不可!且不说西蕃那边是否肯趁此时退兵,那曲陵山乃西境要塞,若是割去,怕是以后难以收回!”

康王笑了笑,似是早有预想,胸有成竹,“诸位放心,此乃缓兵之计,西蕃的军力究竟如何,本王再清楚不过,只要能将北境收回,西境国土自可尽数收回。”

此话一出,众臣反对之声弱了不少。

康王夫妇早些年驻守西境之事,对西蕃之事了如指掌,既是康王肯如此向群臣保证,想必也早已有了对策。

“此事不可。”一道声音打断了众臣的议论,众人朝那声音的方向看去,只见上首座上,二皇子起身质问道:“皇叔祖说此话之前,可有考虑过西境十四县的百姓?若是我大黎割地,天下百姓又要如何想我大黎?”

康王拧起眉头,似是没想到谌褀会忽然驳回,睨了一眼,“二殿下如今当审时度势,如今大黎自顾不暇,若与西蕃开战,大黎只会丢失更多国土,到时生灵涂炭,二殿下可能担得起?”

“我能!”又想到母妃昨日对他说的话,二皇子攥紧袖下拳头,争锋相对,“皇叔祖别忘了,如今奉旨监国的是本王,皇叔祖只是奉命辅佐,难不成还想越俎代庖?”

“父皇既命本王监国,那万事皆该由本王做主。”扫视台下低头的众人,二皇子坐回座上,深吸一口气,严肃道:“沈家之意未明,传本王命,即刻派使臣前往睢县,问明来意,一切后果,本王一力承担。原定北伐之军,即刻整顿,前往西境支援,违令者斩!”

说罢,二皇子稳住呼吸,转头问道:“皇叔意下如何?”

康王手指轻叩扶手,沉默许久,才看向二皇子,“二殿下既然这么说了,本王自是不好再多说,只是这北伐之军,何人领军?”

二皇子愣了愣,刚垒起的气势顿然灭了些

康王低头一笑,沉着道:“本王倒是有一人选。”

不待二皇子问,继续说道:“此前安平侯卫直曾在太河附近驻守,对太河一带的事知之甚多,早年又在曾将军麾下做事。此次由其率兵支援,再合适不过。”

二皇子脸色阴沉下来,“康王殿下可是忘了,安平侯旧疾难愈,已许久不曾征战。”

“二殿下此言差矣。将领并非一定要上战场拼杀,安平侯在京中久不得志,如今更是告假不出,此番既是给安平侯一个机遇,又能表其对大黎忠心。只是让其领兵前往而已,西境兵权仍听令曾将军,有何不可?”

“你!”

康王朝台下望了望,伸手示意,“二殿下不妨问问台下众臣,看看本王说得是否有理?”

——————

旭日初冉,东边远方泛起鱼肚白,京城城门初开,往日喧嚣的街道行人寥寥,宽阔而冷清。

城门之外,却是浩荡大军肃穆而立,整装待发。

甄玉姮常年卧榻,已许久没出过卫府府门,可今日还是裹着厚厚的披风,同卫君咏到城门前相送。

虽说英雄迟暮,尚有千里之至,可终归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