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02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趟其实是件好事儿。她说:“吃过了饭都早些休息吧,别累坏了。”

“哎。”侯五的声音有些哽咽。

祝缨再三叮嘱他:“不用回去得太急,尤其进了福禄县,都在春耕呢,别让他们着急。谁要问你,都告诉他,我回了京里自有主张,记下了么?”

侯五慌慌张张努力背了三遍,将词儿记下了,最后说:“大人,真的没事儿么?”

祝缨看他太紧张了,玩笑的话都不适合讲了,她镇定地点了点头:“当然。”

侯五稍稍放心,回房休息去了。

祝缨对曹昌道:“吃了饭,你也赶紧歇着去吧,我这里也不用你伺候,你养足了精神好赶路。从明天起,咱们每天只吃早晚两顿,要早些赶到京城才好。”

曹昌更无异议。一天只吃两顿饭?他以前就是这样的,祝缨应该也不会是故意刻薄他,就是为了赶路,这点苦他吃得下。

祝缨又算了一回日程,因为在县里又多花了十天,两千七百里路程她只有五十天时间,从南往北都开始春耕了,不少地方开始下春雨,还要刨去路上天气不好之类的突发情况。最好比最后期限早到个三、五天,一是休息、二是打听一点情况心里有数。这样算下来一天得跑个八十里,才能保证时间富裕。

好在遇到了侯五,算是知道了召自己进京的目的心里不用慌了,只要专心赶路就行。也不算太累,还能扛得住。

心里有了谱,祝缨又把事情的始末在心里捋了一遍,安心地睡了。

次日一早,她起身的时候曹昌、侯五也都爬起来了,曹昌赶紧去找驿卒讨要热水、早饭。祝缨再次叮嘱侯五:“莫慌,回去更不要慌,也不要惊了县里的人。”

“是。”

吃了早饭,祝缨让曹昌多吃一点,然后在驿站里又停了两刻,两人才骑上马疾驰而去。

此后一日两餐,早上吃完了必要稳一下才走,晚上投宿之后也要稳一下再吃,两餐都要吃得又多又好。一路晓行夜宿,遇到有大雨山路的地方就停下,以免山石滚落出了意外。途中遇到两次路坏了的情况,一次等了两天、一次等了三天,又有一次遇到大雨,他们这一天只走了三十里。

这一路最重要的行李就是麦子,祝缨走得格外小心,住宿的时候不时检查,途中又寻了油布包裹以防雨水。

其余时间路上都还顺利,很快,京城在望。

…………

蓝良志与孙一丹都是在政事堂里听差的书吏,能在这里听差,书吏也比外面的六品官有威势。在外面,他们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,到了政事堂里与同僚私下也是乱开玩笑的。

蓝良志戳戳孙一丹:“有信儿了么?”

孙一丹道:“你问哪个?”

蓝良志道:“那个g呀!这一个都到了,那一个入京的文书不还是你拟的么?”

“你急的什么?”

“咳咳!就说这人呐,有个好爹到底不一样。”

他们嘀嘀咕咕的,说的正是前不久抵京的段婴。段婴他爹段琳是太常,九卿之一,儿子也是“主动”请示去苦寒边塞的。东宫有子,段婴写了一篇极好的文章呈上来,又有人为他说好话。

皇帝一想,发了话:“如此文章,是有些可惜了。”

过不两天就把人调回京来进了著作局,做个著作佐郎。著作佐郎,从六品,还挺清要的一个官位。段婴出仕才几年呢?出去转了一圈儿就回来就任这么个职位了。这个职位还跟修史有关,对文人而言是个不错的资历。

大家平常说“两个g”,虽有戏谑的成份在内,是想看祝缨和段婴打擂台闹点小笑话,也是以为二人有点“旗鼓相当”的意思的。现在一看,一个转了两年回来了,另一个还要沾上官司回来解释。

孙一丹道:“这人跟人啊,不好比、不好比。”

两人嘀咕一阵儿,蓝良志往正堂里一指,低声道:“不知道王相公是个什么意思?”

孙一丹道:“那个g就吃亏在出身上了,王相公要是他爹就好了。”

“呿!真要那样,这擂台也就不用打啦。”

“也不知道现在到哪儿了,王相公就一句话将人调了回来解释,也不知道是不是生气了。要是生气,以后可就难熬喽!郑詹事自己都还猫着呢,我看有点不妙。”

“是啊,可千万别误了时辰,要是耽误了,怕又是一桩麻烦。”

他们两个对祝缨未必就有多么的亲近,只是看到段婴的得意,心里忍不住有一丝小小的感慨。

两人正嘀咕着,又一个同僚赶了过来:“来了!来了!嘿嘿!嘻嘻!”

蓝良志道:“你傻笑什么?!!!谁来了?”

那人道:“那个g进京了,你们猜,他是怎么着来的?”

“难道又有人路上偷袭他?段家不会这么嚣张吧?”

“不是不是!”来人一边比划一边笑,“哈哈哈哈,他!他!哈哈哈哈,二十好几了,还光着个下巴回来了!!!好么!一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