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章 嘉兴肉粽(2 / 2)
不过我师傅还教我用这个。我们只用一张叶子裹,小巧些。”邱端甫瞧了瞧芦苇叶,原来,芦苇叶还可以裹粽子?这到是头一次听说。赵希厚早就闻着粽子的香味,等不及了,要了小剪刀,剪开细线,开了粽叶:“好香!”“怎么这是黑的?放了酱油?”邱端甫再次感到惊奇。“是。有什么不对么?”邱端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,忙摆手:“没什么,没什么。只是我姐姐裹粽子从不放酱油。”“裹肉粽也不放。”“我家没裹过。但是我想我们那应该都不放酱油的。雪堂?”邱端甫向身边的赵希厚询问起来。可是赵希厚早就等不及,先吃了。他闭上双眼,享受着美食带给他的乐趣。糯而不烂,肥而不腻,肉嫩香鲜,入口肥而不腻。“疏疏数点黄梅雨,殊方又逢重午。角黍包金,菖蒲泛玉,风物依然荆楚。衫裁艾虎。更钗袅朱符,臂缠红缕。扑粉香绵,唤风绫扇小窗午。”邱端甫点头道:“这数点黄梅雨用的最好。我也一首。”邱端甫慢慢地开了口,一字一句的念道,“大官角黍菰蒲香,彩绳万缕红霞光。天恩敕赐下丹陛,筵侑以黄金觞。东南米价高如玉,江淮饿莩千家哭。官河戍卒十万艘,总向天府挽飞粟。君门大嚼心岂安,谁能持此回凋残?”“这个不好不好。换一个。”赵希厚听着邱端甫又想到前面的,只叫他换一个。瑞雪忙拦住:“我觉得不错。君门大嚼心岂安,谁能持此回凋残?这跟方才朱大哥说的相应。这才好。”朱能摇摇头:“我可听不大明白,不过‘东南米价高如玉,江淮饿莩千家哭’我却明白。可是说现在米价高,百姓无米下锅?”邱端甫点点头。一时间大家都说好。“你们说什么呢?这么高兴?”商可胜同崔怀光联袂而来,一时间屋子里又开始让座。商可胜连忙让他们坐了:“你们坐。朱能你坐。我不过是进来喝碗姜汤。一会就走。”董启光又让学徒去拿了些粽子,道:“赵公子同邱相公在吃粽子,他们性子好,做了事。赵公子说邱相公的诗不好,瑞雪却说好。我们都听不明白。”商可胜“哦”了一声:“不知二位为念一遍,也让我听听。”等听了邱端甫的诗,商可胜的双眼一亮,含笑道,“邱相公的诗很合当下境况,只是议论国事,若是传到外面对相公多半不好。与不如换一首。”赵希厚笑道:“就是就是!我就说不好。快换一首。”邱端甫点点头,想了想:“玉粒量米水次陶,裹将箬叶苎丝韬。炊余胀满角,剥出凝成纤纤膏。土俗清明供祀暮,诗家端午吊离骚。年年令节春徂夏,丙舍南瞻念姊劳。”赵希厚听着他的诗,知道他想姐姐了,笑着道:“这个比我的好,我认输,自罚粽子三枚。”有的学徒见赵希厚这样,也大了胆子,更是自爆错误,然后道:“罚我吃两枚粽子。”一时间屋里笑声外传。邱端甫的内心比起热闹的厨房,却是宁静了许多。难怪赵老太爷一定要他到这里来,只是听了他们的闲淡,自己知道了许多从不知道的事情,书里更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。嘉兴粽子:粽子业的老大,当然大家会说还有湖州粽子。他们俩就是粽子里的清华北大,谁第一说不清楚。全椒包锥形粽是我杜撰的,别当真。大家要是想知道粽子的历史却百度一下就可以了,我就不啰嗦了。只是说明一下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。o(︶︿︶)o 今年的粽叶怎么那么难买,我家老头连续几天一大早就跑出去在几个市场蹲点,可惜两手空空,今天终于让他‘抢’到了。至于赵希厚的那个是我抄宋代杨无咎的词《齐天乐端午》上阙,而邱端甫的两首诗,第一首是明代庄昶的《端午食赐粽有感》;第二首是清代谢墉的《粽子》。一个表达了诗人端午时节对百姓无米之炊的同情,鞭鞑了皇帝老爷的糜烂生活;一个描写了故里粽子的制作工艺、熟后形态,而且借粽子倾吐对远方老母的思念之情。当然原句的‘丙舍南瞻念母劳’被我改成了‘丙舍南瞻念姊劳。’(未完待续)
↑返回顶部↑